經濟常態,適者生存
寧波首例高星級酒店歇業事件及其相關的所謂酒店行業遭遇寒流情況,有酒店行業人士對此很是憂慮,這可以理解,畢竟“其人在廬山,山外人難解其心意”,誰都希望自己所在的行業紅紅火火,自己的收入年年增長。這可能嗎?只要存在競爭,有人賺錢有人虧損有人倒閉,就是市場經濟常態。反之則不正常。
但我尤其對一個老論調不以為然,說八項規定影響了高端酒店業發展,甚至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駱駝即便倒地,也應該是一只一只地倒,而且首先從老弱病殘孕開始倒,不可能全部一起倒地。酒店業也是一樣,有的酒店因為各種原因,比如過去冠蓋云集的三公消費驟然減少,經營不下去了,關門就關了吧,從行業整體發展來看,這是一件好事。依靠三公消費撐門面,希望效益越來越好,是絕不可能長期持續的。而且,八項規定不是一陣風,而是今后的一種制度性規范。所以,有眼光的酒店經營者不要抱著機會主義的心態搞小動作,要保持定力,修煉功力,迎接行業競爭新態勢。
其實,我想說的是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話—讓市場決定興衰。對某家酒店來說,那更是—讓市場決定其個體興亡。
每天吃飯的人,并沒有減少,因為人口增加,甚至吃飯的人還多了。那為什么高檔酒店經營卻下滑了呢?
一則,說明過去不該來這里吃飯的人,來得太多了,造成畸形的繁榮。三公消費持續高燒不退,必然造成百業衰敗。個中道理已然車載斗量,無需過多贅述;其次,說明普通市民其實沒有那么多錢,誰都想吃得好一些,被服務得更好一些,但只能吃沙縣和三江源的收入水平,是不可能經常享受“高大上”的;第三,高檔酒店本身要反思,為何會遭遇上屋抽梯的命運,實際上,不但政府部門要從根本上放棄唯GDP思維,行業也要放棄“增長重于一切”的思維。
比如隨著公眾對環境安全的日益關切,放鞭炮的人越來越少,鞭炮企業必然遭遇沖擊,大批倒閉的命運難以避免。當然,市場不需要那么多鞭炮企業,但永遠需要大批的酒店。所以,酒店行業不必太悲觀,現在說整體遭遇寒流、整體下行,實在是太早了些,有點“哭聲大想多吃奶”的意思,誰是酒店業的“奶媽”呢?不該是政府部門,“政府的手”此時要停住,該做的就是靜觀,以及監管,比如監管離職員工的欠薪追討、頂風來消費的公職人員等等。
過去來此大肆揮霍公共資金的公職人員,他們用狼奶喂大了熊孩子,現在熊孩子又哭又鬧也沒用,得去找真正的“奶媽”,那就是市場。
高檔酒店業會整體復蘇嗎?不知道,因為這是句廢話,走對路的酒店一定會紅火,那些經營不下去的酒店很快會被人遺忘。我最關心的不是酒店業干巴巴的經營數字,而是他們整體的服務水平和經營策略。經營策略對頭了,服務水平提高了,必然成為行業的新引擎。
船到橋頭自然直,不信,你就看看微信微博里愛曬消費的年輕人,他們發的那些個酒店里的大餐、溫泉、健身等等,說明了一點,消費者永遠都在,你吸引不了他們,只能說明這家酒店要么經營策略出現了問題,要么經營水平不行。
(作者:佚名 編輯:admin)
文章熱詞:
上一篇:洲際高管--酒店業正走向回歸
下一篇:網絡營銷,酒店尋找新方式
延伸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